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從繪畫、文學、音樂與戲劇這些藝術休閒活動真正意義及效益
一.繪畫
繪畫的意義層面來說可分三種層面角度看
是代表著象徵符號,它可以是一種視覺型態的藝術,也可以用視覺上的特效,看看這種象徵性的背後意涵是什麼?透過想像力透過符號的運用呈現出感覺和生活上的連結共同體,也能夠讓外在型式和內在感受合而為一體。
(1)是代表著昇華作用,籍由繪畫可得到人心昇華的另一面,同時也可整合自我的那一部分,同時也有宣洩功能,可讓自己有個替代或及取代性的寄情之物發揮個人的情緒。
(2)是代表著投射作用,此投射可以兩種型態表達自己的個人意念及情緒,而這種型態同時也可以擁有自我及保存自己的想像力,和心靈圖畫轉換的圖像或象徵性代表,以這種方式是絕對的表達個人的內在意識。
繪畫休閒活動的效益特色
它有兩個方向來看效益特色:
(1)繪畫是可以當作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模式,也是一種藉由繪畫來增進自己在繪畫方面的藝術表達,無論是抽象的或是直接性表達,都可以以繪畫來表明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現狀當下敏感問題,同時也是覺察自我的一種方法。
(2)而透過藝術的創作得到自己在心靈層面的覺知,也是在淨化身心靈的一切雜質,同時也可了解目前情緒狀是否好與壞。
二.文學
文學的意義層面來說
象徵性的文學代表,該是如何表達呢?該是用哪種象徵性表達自己的文學定義,又該以意識型態表明還是形式表達呢?定義類別分得詳盡清晰,進入文學中的浩瀚大海,海底的一些生物,也是足以有可取之物,文學海洋可是會引起風暴,新的定義文學又將有不同的答案。然而文學真正的意義層面還是來自於隱喻及背後的心理成長,除了聲效之外,這種意義層面也有語言效果。以字面解釋每個人的解讀有所不同,而文學意義也來自於閱讀者的層次,也沒有一定的定義,唯一的解讀還是有含沙射影之意。
文學的休閒活動效益特色
文學休閒活動最大效益,還是來自個人的心靈成長及個人的修身養性。因有需求的滿足感而得到壓抑的釋放,也因為文學有各種不同的欣賞角度,再經由聲效和隱喻及整部文學結構而得自我揮發,更能夠了解自己的另一面,它同時也可釋放出個人的負面情緒,既而達到身心健康效果,而潛在意識能得到精神上的慰籍。
三.音樂
音樂的休閒活動意義層面
音樂休閒活動有一種特別密切的關係或聯繫,它可透過音質及音色以及音樂特效和一些音樂節拍韻律等等,放鬆自己內在身心上的壓力,可釋出肌肉緊繃疲勞現象而達到心理及生理上的調和。而在音樂創作者與聽眾之間,藉由這種管道以達到寧靜和平穩的狀態進而產生不同的感覺及互動效果。
音樂的休閒活動效益有二:
(1)淨化作用-可透過音樂宣洩過度的負向情緒以恢復內心平靜,並且能夠維持身心上的健康,藉由音樂輕柔的旋律,同時也滿足到個人需求,而從音樂中找到自己。
(2)同化和轉化-當與你有同等表達的情感而融為一體時,這就是一種同化功能,它可以讓你和音樂合而為一,進而達到昇華境界。當你原來的負面情感時因而音樂帶給你有喜樂的感覺時,而漸近轉向正向情感,這時優美的音樂便可以讓一人恢復平靜,這就是轉化功能。
藉由音樂帶來的舒暢歡愉的感受,同時也可以給自己帶來藝術評鑑和音樂修養,而以音樂的休閒活動更可以有廣大的藝術層面,而提升藝術休閒的樂趣,這也是有達到雙效益。
四.戲劇
戲劇的休閒活動意義
戲劇與其他藝術表達的意義大致是相同的,不過,戲劇可以反映現實人生及生活體驗。日常生活中的實況,事實上就是在表達自身的生活模樣,而在透過戲劇的張力更可以解決實際中的生活問題,這就是戲劇可以改造的生活中歷程。
戲劇的休閒活動效益
1. 戲劇在態度方面,有助於建立新的信念或是改變自己原有的信念及思考模式。
2. 戲劇在心理方面,有助於對精神病患的治療及調整失調的應有健康功能。
3. 戲劇在社會互動上,可以增進正常學生和弱智遲緩的學生心智發展。
4. 戲劇在傳遞資訊方面,能夠以相當正確而有效提升核能危機。
5. 戲劇在休閒娛樂方面,可以幫助人群紓解工作方面的壓力而能純粹放鬆身心靈。
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跨足理論模式帶來的休閒運動之後影響效能
跨理論模式來自於行為理論學說及各個行為心理學說結合而成的一套理論,它不但是有效的分析改變階段行為習慣,也可以有效提升「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並降低「自覺運動障礙」。它的模式分為四部分說明:
一、 改變的階段:有分為五個階段
(1)無意圖期:並未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欠缺休閒運動行為,而會引起身心健康問題,也不打算在未來的日子有所改變自己的目前的生活狀態。
(2)意圖期:開始有意會到自己欠少於休閒運動之行為,可能會引起連串的健康問題,並己經有所預防期間中的變化並開始參與休閒運動。
(3)準備期:可能己經採取過去的一些少許部分的零碎活動量,開始嚐試去短期的休閒活動。
(4)行動期:開始有些規律的適度活動,不過並未積極行為。
(5)維持期:維持規律性的休閒活動己經超過預期,或是甚至長達一、二年之久積極行為,可預防惰性再犯。
二、 改變的方法:分為經驗認知面向以及行為面向的改變方法
一.經驗認知面向改變方法
(1)意識覺醒:不斷提升沒有運動的壞處及前因後果。
(2)情感喚起:給人感受到參加休閒活動,可以降低不運動的負面影響。
(3)自我再評價:以認知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及評價自我。
(4)環境再評價:以認知的角度重新評估自己,不參加運動而又產生的後遺症。
(5)自我解放:相信自己有能力參加休閒運動,也對自己可以做出允諾。
(6)社會解放: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休閒運動利於社會環境。
二.行為面向改變方法
(1)反制約:學習以一種較容易參與的休閒活動之行為,來代替無法參加的行為制約。
(2)增強管理:一旦個人參休閒運動時,任由自己或別人來提供獎勵品,以避免不參加時,會有個藉口無法繼續維持下去。
(3)刺激控制:將有力的阻礙絆腳石移除,並加強參與休閒運動。
(4)助人的人際關係:建立參加休閒運動的支持團隊。
三、 衡量作決定
原來是由janis 與 mann (1977)所創,他們認為個人在決定要改變行模式時,會先衡量這項大改變是否有對自己與別人的利益得失。假設參與休閒運動的利害有大於代價時,有可能會改變行為而去參與休閒運動,反之,那就比較不會去改變。
四、 自我效能
是由 bandura (1986) 的社會認知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是說個人在評估自己在特定的行為能力。這些特定能力都因有不同習性及異於常人般的技能或是藝能,可以運用特定的行為來加強自我我效能強化。
通常可分為三種不同層面角度來評估個人的自我核心效能,這三種是A程度B類化C強度。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了解過勞死之因,前兆特徵,及因應之道!
過勞死──出自於日本一詞,是一名日本醫學權威(Tetsunojo Uehata)所創造出來的名詞,但是它不能算是一個醫學上的正式診斷名稱。在英文中似乎也找不出一個完全對應的病名。過勞死的其實定義:因為有害身心的持續工作,使工作者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加上休閒不夠,疲勞長期蓄積,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如:粥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症等)快速惡化,導致突然病發,衰竭而亡。
當一個人正是承受身心上有過大的壓力,還有過勞現象狀態,可能出現如下的症狀:
1. 經常性覺得很疲倦。
2. 面對工作時充滿質疑、批評、厭惡等負面情緒。
3. 會認為生活沒有樂趣,甚至連休閒娛樂都會是一種負擔。
4. 面對同仁或是服務對象時,或及客戶、家人,會顯得很沒有耐心。
5. 在正面觀向對不可能超越的障礙。
6. 睡眠習慣突發性改變。
7. 食慾、性慾大改變。
8. 經常性偏頭痛、頸部酸痛、腰酸背痛等等。
預防因應之道:
一、建立良好運動與休閒的習慣
(1)需要適度休閒興趣:忙工作、忙家庭,但是也要忙裡偷閒,不能因為過度忙碌而忽略應有的休閒活動或興趣,宜動宜靜皆可,能讓自己保持身心諣和狀態。
(2)多多運動有益健康: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能運動,不但有益於身體健康,且能保持自己的信心及面對困境。
二、調整自我期許與建立合理的目標
(1)減少過多的期許:對自己的期許要有適當的合理性,有多少實力就維持現狀,以力求有最佳狀態。
(2)分階段完成:專注做一件事切勿多頭馬車的忙著,以免任何事都無法完成,
三、適時適切紓解壓力。
(1)少於計較:避免情緒過度,減少生氣防止心血管。
(2)多交朋友:壓力太大時會一時無法找到朋友紓解情緒,很容易有燥鬱症或是精神官能症,需要有親蜜關係極好的家人或朋友在身旁陪伴。
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提升睡眠品質
(1)改變習慣模式:改變生活慣性,改變不良惡習。
(2)保持良好睡眠:睡眠不足可會引起疲勞過度及身心不平衡狀。
五、注意飲食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1)最佳飲食:三餐必要正常定時定量,讓身體維持一定的新陳代謝,少吃不良食品。
(2)徹底檢查:定期健康檢查,完全了解自己的身體機能狀態,可減少潛在病變。
本文與奇摩同步刊登
訂閱:
文章 (Atom)